“爆改”婚禮改的是婚戀觀
據(jù)《工人日報》6月16日報道,當下,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摒棄婚禮儀式繁瑣的流程和不菲的開銷,追求簡約且更具創(chuàng)意的婚禮形式。
今年3月,天津一對新人舉辦了一場“三無婚禮”:無車隊、無接親環(huán)節(jié)、無伴郎伴娘。5月,山西太原一對95后新人的婚禮,沒有選擇傳統(tǒng)的酒店宴席,而是在一家海底撈火鍋店完成了這場人生的重要儀式;榧扌袠I(yè)訂購平臺中國婚博會發(fā)布的《2024結婚行業(yè)全業(yè)態(tài)消費動態(tài)報告》顯示,相較于以前三五十桌的大場面,如今新人們的婚宴更趨向于“小而精”,即便是辦酒席,桌數(shù)也在日趨減少。
“爆改”也好,“整頓”也罷,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,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婚禮,在追求新潮與純粹的路上狂奔。近年來,我也參加了不少親朋的婚禮,其中,有不收禮金的,有無車隊、不接親的,還有的婚宴,就只有抽獎和開席兩個環(huán)節(jié)。令人印象最深刻的,不再是場面的鋪排、司儀的煽情、儀式的繁瑣,而是新娘那一句“人齊了,直接開飯”。
婚禮的本質是什么?是見證愛、分享愛的一種儀式,承載的是真情實感。但在很多情況下,卻被異化成了一場攀比式的燒錢表演秀。講的是排場而非真情,比的是面子而非里子。一場婚禮搞下來,身疲錢空心更累,這又是何苦呢?而如今很多年輕人“返璞歸真”,轉而求索婚禮本質,回歸“見證幸!钡脑c。
與其說這屆年輕人更理性務實,不如說他們“活得通透”。更注重自己的感受和體驗,而非被一些集體無意識所裹挾。要情緒價值,不要虛情假意,要“千金難買我樂意”,不要當“提線木偶”。針對婚禮這件事,在很多年輕人看來,形式可以有,但不應該“喧賓奪主”,更沒必要鋪張浪費。比方說,河南南陽有對新人把婚禮省下的3萬元,用于給家里搭建新蔬菜大棚,讓全家的生活更有底氣和后勁。
當然,年輕人對婚禮成功“爆改”,也少不了親屬的理解和支持。不只是極簡婚禮、公交車接親,對子女選擇的公益婚禮,也大力支持。一切尊重子女,子女幸福比什么都重要,這正成為很多父母的價值選擇,很現(xiàn)代也很文明,是一種同樣“通透”且值得提倡的家長觀。
“通透”的年輕人和父母,以及高度個性化的婚禮,也給婚慶市場“上了一課”。需求側的變化,供給側要及時回應。對于婚慶行業(yè)來說,變化不只是從千篇一律走向專屬定制,還要在提供更符合大趨勢、情緒價值更充沛的產品和服務上發(fā)力。這樣的良性傳導,最終會讓更加健康積極的新婚俗蔚然成風。
這么看,年輕人“爆改”婚禮,改的是婚禮形式、消費方式,更是婚戀觀、消費觀、價值觀。當婚禮不再是“甜蜜的負擔”,成為真正意義上“承載幸福的美好時刻”,年輕人乃至整個社會,才能真正與國家層面提倡的新型婚育文化、積極的婚戀觀,實現(xiàn)雙向奔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