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高職起步到考研上岸 義烏這對“學習型CP”讓彼此變成更好的自己
當同齡人在社交平臺分享看過的風景、喝過的奶茶時,他們的手機相冊是成千上萬張錯題圖集和論文截屏;當校園情侶相約電影院、商場時,他們的約會地點始終是圖書館和自習室。

他們的故事沒有小說里的波瀾壯闊,只是兩個普通學生從高職一路相互激勵著,共同考研上岸、完成蛻變的求學路。
近日,義烏工商職業(yè)技術(shù)學院機電信息學院畢業(yè)生巫佳琪、張景龍這對“學習型CP”逆風翻盤,分別考取江南大學和武漢紡織大學的研究生。
從?频奖究疲瑥耐嗤瑢W到研究生準新生,這段普通卻珍貴的經(jīng)歷,凝結(jié)著最樸素的成長智慧。

從排名相連到共攀高峰
?2020年的秋天,青澀的少年帶著憧憬走進義烏工商職業(yè)技術(shù)學院機電信息學院2020級計算機應(yīng)用技術(shù)1班的教室。
開學第一課,班主任告訴大家:“入學第一年不是卸下高考疲憊而放松的適應(yīng)期,而是踔厲奮發(fā)、逐夢起航的新起點。高職同學一樣能擁有精彩人生!
巫佳琪和張景龍就這樣,和大多數(shù)同學一樣,每天上課認真聽講,努力學習獲得一個個優(yōu)異成績。因為心里一直記著這里是夢想萌發(fā)的新起點,他們總憋著一股沖勁。
在結(jié)束一年的學習之后,巫佳琪的成績位列班級第一,張景龍是班級第二。兩個思想上有共識、行為上一致的人,就在第二年的夏天走到一起。
“從此我們相互幫助、彼此打氣。他幫助我復習計算機二級考試,最終我們都通過了考試!被貞浧饍扇藬y手并進的經(jīng)歷,巫佳琪如數(shù)家珍。

也是在這一年,兩個人都在班主任柯紅紅的推薦下,進入院團委學生會當干部!捌鋵嵶铋_始的時候還是有點抗拒的,會覺得學生會工作很忙,當真正接觸之后,我收獲的不僅僅是工作經(jīng)歷,還有一群好朋友以及一份責任心!辈稍L中聊起學生會的經(jīng)歷,張景龍望向巫佳琪,眼里閃著光。這份責任心不斷鼓舞著他們向前走,在學生會當干部為大學生活增添了色彩,受用終身。
“情感進度條”與“學習KPI”同頻共振
轉(zhuǎn)眼來到了大三,巫佳琪和張景龍不斷提升自己,選擇了專升本。
他們倆幾乎每天都在圖書館學習,早上8點到晚上9點,日復一日,就這樣堅持到專升本考前一天。這期間,學校也為勵志升學的同學們?nèi)ψ龊梅⻊?wù)保障:全天候自習教室、常態(tài)化公益講座,還有資深教師的學科答疑、專項訓練……
“每天除了學習就是吃飯,我們在一起互相監(jiān)督,沒有想太多,就是低頭學習!蔽准宴鞲嬖V記者,現(xiàn)在回憶起來那段時光,并不覺得枯燥,反而很充實,可能這就是有人同行的踏實。
后來,他們以幾乎相同的成績?nèi)缭高M入嘉興南湖學院同專業(yè)同班級學習,繼續(xù)互相監(jiān)督互相努力,一起度過本科生活。
初到本科第一年,面對從計算機到輕化工程的專業(yè)跨度,他們不僅沒有急躁焦慮,反而發(fā)現(xiàn)計算機基礎(chǔ)能在信息檢索以及數(shù)據(jù)分析方面提供助力。就這樣,這對小情侶依然把重心放在學習上,通過本科一年的學習以后,依舊以班級第一和第二的成績并肩而立,同時都獲得了校一等獎學金,實現(xiàn)了“情感進度條”與“學習KPI”同頻增長。

成為彼此的“知識合伙人”
到了本科第二年,兩個人決定開始備考研究生。專升本的兩年要完成本科四年的課程,學習任務(wù)尤為繁重。一邊是考研,一邊是學業(yè),平時幾乎沒有娛樂時間。
暑假期間,兩個人依然堅持選擇留校學習,因為學校裝修,所以只能在一個簡陋的備用教室。等到暑假的后半期,考研教室只剩下他們兩個人,但好在有對方陪伴,兩人會一起討論分享學習規(guī)劃!澳猩c女生有些地方的思維是有差異的,因此我們都會從對方身上學習到自己沒有的東西!蔽准宴髡f。
時間過得很快,從夏天到了冬天,從短袖到了棉襖,從開始的滿腔熱血到了后來的沉著冷靜。到了考研那天,兩個人反而心態(tài)平和,好像就是在一個普通的周末參加了一次測驗。

發(fā)布國家線的時候,很幸運,兩個人都過線了,但是成績有差距。雖然填報的志愿是一樣的,但最終張景龍調(diào)劑去了武漢紡織大學,而巫佳琪在江南大學。
“回望來時路,最珍貴的不是那一張張錄取通知書,而是圖書館走廊的晨讀聲、考研教室墻上的倒計時、手機相冊里成千上萬張錯題照片。這些具象化的成長刻度提醒我們:學習真正的價值,在于培養(yǎng)在不確定中前行的勇氣,以及相信有人與你并肩奔跑的底氣!蔽准宴鞲嬖V記者,這一路走來就像那年暑假在昏暗教室里寫下的那句話:心若向陽,黑夜亦是晴空。
他們倆用5年的同行證明:感情最持久的吸引力,不在于荷爾蒙的碰撞,而在于認知系統(tǒng)的共同進化。他們的故事像一組動態(tài)密碼,破譯著新時代青年關(guān)于成長、教育與情感的多重命題——當“終身學習”刻進情感DNA,精彩人生大有可為。
采訪最后,記者談及報道時是否需要化名,兩人不約而同拒絕了,“即便馬上要異地了,我們依然是彼此的太陽,希望大家都能像我們一樣,讓彼此變成為更好的自己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