讓文明看得見摸得著 遂昌“文明銀行” 刮起農(nóng)村新鄉(xiāng)風
“您好,請幫我用存折上的積分兌換一袋味精!”近日,遂昌縣大柘鎮(zhèn)柘溪上村村民藍友文來到村里的“新農(nóng)民文明銀行”兌換生活用品。

去年6月中旬,柘溪上村村委會辦起了“新農(nóng)民文明銀行”,村民有幫助鄰居、清理垃圾等文明行為都可以到“銀行里”存積分,累積達到一定分值后,可以在“銀行”里兌換肥皂、熱水瓶等日常用品和一些常規(guī)體檢項目。

作為全市唯一一個浙江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縣,遂昌近年來自選動作、創(chuàng)新理念,設立“新農(nóng)民文明銀行”就是其中之一,讓“文明儲蓄”看得見摸得著,遂昌鄉(xiāng)村掀起了鄉(xiāng)風文明的新熱潮。
“大家比以前更熱情了,更愿意參加各種活動了,因為這樣可以獲得積分!边@半年多來,藍友文切實感受到了“文明銀行”帶來的村風、民風的變化,他告訴記者,參與村里組織的義務勞動等活動、打掃干凈自家門前的路面、讀《黨的十九大報告學習輔導百問》《之江新語》等學習書籍等都能得到積分。

柘溪上村村委會主任程蘇文告訴記者,到目前全村已有近千名村民因為各種文明行為前來登記積分,全村累計積分超過8000分,村民間互幫互助的氛圍更濃了。
“以服務換物品,以服務換服務。‘文明銀行’的設立,讓村民的文明意識滲透到生活的點滴當中,內(nèi)化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!彼觳h委宣傳部副部長、縣文明辦主任徐根明說,目前,全縣已有23個村創(chuàng)新設立“新農(nóng)民文明銀行”,通過制定垃圾分類等19項正面清單和不慈不孝等7項負面清單,對日常行為進行積分制管理,探索積分兌換日用品或醫(yī)療、教育、文化等公共服務激勵措施,引導村民養(yǎng)成文明習慣。(麗水文明網(wǎng))